探索OLED缓慢增长幕后
  中国面板企业在OLED上出工不出力已非新闻。
  2012年上半年,三星、LG等全球LCD面板供应商纷纷在华业绩缩水。以京东方、华星光电为首的国产面板商市场份额却同比大幅度增长。
  在国外厂商纷纷向LCD挥手告别,热情地投入OLED阵营的时候,中国的面板厂商依然将LCD作为主战场,对OLED继续奉行“雷声大雨点小”的战略。
  2011年6月29日京东方280亿元发力8.5代线,今年年初熊猫逆市投入350亿元豪赌10代线。当中国一线面板厂商发力鏖战LCD之时,索尼、松下、三星、LG等国外厂商纷纷开始布局OLED市场。
  索尼于2001年就开始了在OLED领域的研发,并于2007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台OLED电视“XEL-1”; LG、三星在2012年年初的CES展上分别展示了自己研发的55寸OLED电视;松下拟投资300亿日元,于两年内投产6代OLED生产线,以追上已超过自己一个身位的韩系厂商。
  在“产能过剩论”充斥着LCD界的时候,在国际面板厂商决然地放弃LCD投身OLED的时候,在各方质疑——“挂着OLED标签走LCD老路”不绝于耳的时候,是什么让中国面板厂商依然相信:液晶发展是当务之急,OLED为时尚早?
  液晶份额战
  今年上半年,中国面板厂商打赢了一场不小的“份额战”。
  据赛迪智库出具的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6月,中国液晶显示板总进口费用为220.4亿美元,同比下降3.6%。具体到月份,中国液晶显示板进出口贸易逆差由2011年12月的15.1亿美元下降到了2012年5月的10.4亿美元。2012年上半年液晶显示板国产化率大约为15%,同比增长54.6%。
  造成中国面板厂年初首战告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关税提高和节能补贴等政策的出台为我国面板企业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提供了主要动力。二是我国高世代线产能逐步提升,企业销售规模放量,产品结构优化,面板尺寸覆盖更加全面,使我国在全球面板显示行业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三是夏普和松下等日本企业在2011年相继关闭了其国内的大尺寸面板生产线,加之我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的面板新厂投资纷纷喊停,为我国扩大市场占有率提供了机会。四是我国面板终端产品电视机、微型电脑和手机产量均居全球首位,巨大的市场优势保证了国内产能的消化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

回复数 7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